- · 《解剖学研究》期刊栏目[01/26]
- · 《解剖学研究》投稿方式[01/26]
- · 解剖学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1/26]
解剖学研究期刊影响因子查询(解剖科学进展杂(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谭智龙见大家都跃跃欲试,斩钉截铁地又说。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小张,小黄,你们俩马上开始实验,怎么缩小原子密度。 首先从碳原子开始吧。
谭智龙见大家都跃跃欲试,斩钉截铁地又说。 “好吧,就这样决定了。 小张,小黄,你们俩马上开始实验,怎么缩小原子密度。 首先从碳原子开始吧。 原本碳原子就是人体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申先生,试着改变氧原子和氮原子的密度。 啊,对了,千万不要手下留情啊。 大家拿出了打背水一战的勇气和魄力。 我在等你。 请看你们的表演! ”
“哈哈,谭博士,你等我的表演吧! ”申一改往日的颓废,自信地说。
小张和黄也不示弱,纷纷表示“绝对没问题”。
碳原子、化学符号为c、元素原子量12.011、质子数6个。 原子体积4.58,原子半径91PM。 该原子可以根据排列显示出金刚石和石墨等不同的物理性质。
最初,研究小组使用了实验
仪器试着改变了原子密度,很快,就取得了进展。成功的把两个碳原子的密度间歇,缩短了一半。别小看这一半,如果放到宏观世界中,这足以让一艘万吨级的游轮,瞬间变成小孩手中的塑胶玩具。这也证明了,人为改变物体原子密度的可能性。在进一步,就是最关键的环节,直接试验,让一块10克的石墨变小。信心是一种最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够帮助人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直到曙光最终出现。经过了一个月艰苦的反复实验,奇迹终于眷顾了他们。研究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长驱直入,很快就成功的到达了终点。他们改变了真实物体的原子密度,从而让它,在人们眼皮子底下,彻底的消失了。
不过,被缩小的物体,由于被改变了原子间的间歇,有时候,它也会改变其原子排列的,而得使物理性质也跟着改变。这种不稳定的因素常常发生,让研究团队很是头痛。
苦尽甘来,是一份追求。解题的成功,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点心。于是,他们在更多元素的原子上做实验,氧原子、氮原子、氢原子、钙原子、磷原子、甚至是铁原子,几乎都被他们研究了个遍。但是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依然还是不稳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谁的脚底下是顺畅的阳光大道,暂时的迷失方向,并不代表永远迷失方向,重点是要看他愿不愿意寻找正确的方向。
谭智龙终日沉浸在苦思冥想之中,想的都是那些,如何解决原子密度不稳定的问题。这时,隔壁一个机器人研究室的小机器人T50出现在他面前。这个小家伙,个头不大,看上去还特别可爱,它是用若干个橡皮球重叠构成的,球与球之间,利用的是引力与排斥力相互制衡。因此,它可以以任意形态,朝着任意的方向运动,活生生的,就是一个未来版的“不倒翁”。
正当大家看得高兴,小申激动的用手指着T50说:“谭博士,你看,你看它,像不像用原子构成的。”
俗话说得好,只有笨蛋才思考,聪明人靠的是灵感。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谭智龙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对了,我们可以自己,发明一种原子,就像T50一样,只是比它更小而已。”他把他的想法告诉给了大家,大家都觉得靠谱。于是12345,展开了新一轮的创新研究......
“小张,小黄,你们看看这个,你们看!我们用铁原子与碳原子融合以后,由于他们非常稳定,并没有造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反而在我们融合以后,它变成了可以收缩的原子形态,这就证明了我的推论是正确的。但是,它既不是铁原子,又不是碳原子,我们该叫它什么好呢?”谭智龙一只手扶着显示器,一只手指着屏幕,异常兴奋的说。
小张走到谭智龙身旁,若有所思的说:“我觉得这种融合后的原子,采用的是融合技术,也算是跨世纪的技术成就了,不如,不如就叫融原子吧!”
谭智龙站直了身体,把手揣到了裤子包里。思考以后说:“融合原子,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并不是它的化学和物理性质。我们既然创造了它,由于它的原子是弹性的,就像橡胶和塑料一样,不如......不如叫它可塑化原子,简称塑子好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名字不错,听着就神秘。”小张举起了双手,称赞的说。
“各位,现在核心问题来了,既然我们已经找到了消失的原因,下一步,就是做一个可以让物体消失的简单仪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做一把枪吧!”谭智龙捋了捋头发,大声的说。
“哇!这也太酷了,一把可以改变物体原子密度的枪,太酷了!”小张同样兴奋的叫道。
说时迟那时快,几个科学家不分昼夜的加工,只用了15天时间,在几十个人的配合帮助下,很快就制作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把原子缩放枪。这把枪可不得了,它是人类物理学新的里程碑。它的发明,可以与爱迪生的电灯、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冯伊诺曼的计算机相提并论。
文章来源:《解剖学研究》 网址: http://www.jpxyjzz.cn/zonghexinwen/2022/121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