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达芬奇与尤无曲绘制人体解剖图画家艺路比较(2)

来源:解剖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意大利]达·芬奇 瓦尔达诺的风景 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分别代表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绘画体系。通过达·芬奇与尤无曲两位代表画家的对比研究,也

[意大利]达·芬奇 瓦尔达诺的风景

西方油画与中国水墨画,分别代表东西方两个截然不同的绘画体系。通过达·芬奇与尤无曲两位代表画家的对比研究,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油画与水墨画的不同,首先是它们绘画工具及颜料基质不同。中国水墨画的用色主要是墨。墨分五色,其基质是水。中国画水和墨的结合,在宣纸上千变万化,而尤无曲的水墨山水特色,主要成就在于解决了怎样用水的问题。在大面积泼墨中,水的运用,如何做到恰到好处,至关重要。在反复探索中提炼出“笔墨水融”的艺术观,并在黄山题材绘制中得到证实。他的这种泼墨含水量极高,所以呈现效果就薄如晨雾,而且可以反复泼、大面积泼,也可以小面积泼,泼中带写,泼中见笔。从(表2)中,我们发现达·芬奇在运用油彩时,与尤无曲有不谋而合之处。这也涉及颜料基质,即油彩中的油,油彩的稀薄被达·芬奇运用得炉火纯青。他在运用油彩时,尤其在表现物体阴影层次及朦胧风景时,笔触非常轻,油彩极其薄而细腻,如画《蒙娜丽莎》时,最多时上薄彩达30层。这与中国水墨画中的反复积墨如出一辙。再说《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运用了“自然透视加人为透视”的“混合透视”,与中国画中的“散点透视”法,可以说是“殊途同归”。

表2 绘画艺术比较达·芬奇 尤无曲体系 西方油画 中国水墨画材料 油画颜料,木板(或画布) 毛笔、墨、水、宣纸,国画颜料特点 可反复修改 不可修改时间 慢而长 长短不一基本功 人体解剖、素描、透视、色彩、写生、光线 书法、白描、临摹古画、写生、色彩用笔 讲究笔触轻重等 讲究笔、墨功力用色特点油画颜料润色多层。每画一、两笔,即沉思片刻,然后再逐层增加或修改,直到完美为止。在表现阴影层次及朦胧物体时,笔触非常轻,油彩极其薄,几乎分辨不出笔迹,有时数小时或数天后,再轻轻上更多层,最多时有数十层之多薄彩,再进行修饰墨分五色。墨为主,色为辅。泼写结合。在反复实践中,根据纸张性质,水墨含量,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巧而生华。反复泼墨试验,直到满意为止,可以“废纸千张”界线 线是无形的,是想象中的概念,应模糊 视墨线为骨,没骨画法也有绘画过程接受委托后,进行构画。先用铁笔画,然后再用羽毛笔和墨水完善,作画过程缓慢。(有时半途而废,爽约,是因为不能更完美而放弃)但画作随身带,有新想法再修改,直到完美为止早期(1910-1951)学习中国历代大师的绘画,以临摹为主,创作写生为辅;中期(1952-1987)写生、创作融合古法,打通古法和自然的壁垒,实现古稀变法。晚期(1988-2006)开创笔墨水融的新画法早期作品 1473年凭印象绘制“亚诺河谷风景”鸟瞰图,并非照实画,加了自己的想法,“空气透视”。与老师合作《基督受洗》图后,就显示出绘画天才1914年5岁时,在南通博物苑看了“孔雀”回家画的一幅水墨画,显示出绘画天赋。1935年用古法画《四明揽胜》写生册、1936年《古沙风景》、1940年《山抹微云阁填词图》、1942年《放眼天地宽》1979年《风松》,1990年《涤尽尘埃画乃清》《云沉雨意浓》《画里风光乃自由》《二月清寒映朝霞》《犹忆黄山云雾晨》,1991年《飞云直上向高峰》,2003年《黄山松云图》与2005年《梦回黄山图》,彰显出画家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存世作品 19-20幅油画 存世作品6千幅左右艺术境界 无与伦比 天人合一代表作品1495年《最后的晚餐》捕捉到情绪扩散瞬间人物内心意图到姿势、手势戏剧性变化;成功运用混合透视(自然+人为)。《蒙娜丽莎》用极为细腻的笔触,一层又一层的薄彩(最多时达30层);左右瞳孔右大左小;远处风景及手指边缘类似晕涂的柔和感;背后风景地平线右高左低使画面显示动感

[意大利]达·芬奇 蒙娜丽莎 77×53cm

[意大利]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460×880cm

尤无曲 梦回黄山 72.5×140cm 纸本水墨 2001年

对于“线”的认识,东西方两位画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达·芬奇认为线本身既不是物体,也不是物质,它可以被认为一种想象中的概念。所有边界应该是模糊的,他成为晕涂法的开创者⑤。尤无曲,继承传统,用“线”强其骨,但在后期作品中,泼墨云雾运用的就是模糊、缥缈的没骨法。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人物肖像画艺术之所以能登峰造极,关键得益于他对人体比较解剖的深刻理解。为了弄清人在微笑时嘴唇肌肉的变化,他专门跑到医院地下室反复研究唇肌的构造,并先画出剥去皮肤的草图,最终完成了他的巅峰之作。

文章来源:《解剖学研究》 网址: http://www.jpxyjzz.cn/qikandaodu/2021/0623/520.html



上一篇:例国人正常胎儿眼睑张开时间的观察摘要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解剖学研究投稿 |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 解剖学研究版面费 | 解剖学研究论文发表 | 解剖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解剖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