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为中国概念注入全新内涵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

来源:解剖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你以为歌剧是这样的,其实,歌剧也可以是这样的。 你以为台上的他们已足够迷人,其实,幕后的他们也很迷人。 你看过那样的《赵氏孤儿》,那么你看过这样的《赵氏孤儿》吗? 你

你以为歌剧是这样的,其实,歌剧也可以是这样的。

你以为台上的他们已足够迷人,其实,幕后的他们也很迷人。

你看过那样的《赵氏孤儿》,那么你看过这样的《赵氏孤儿》吗?

你知道解剖学,那么你知道“隐形解剖学”吗?

你听过庄子的《逍遥游》,那么你听过全新的《逍遥游》吗?

你想不到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你想得到的北京国际音乐节。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就是2018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宣传语!

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海报

1998年3月,北京国际音乐节横空出世。在这个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典音乐艺术节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指挥家余隆作为艺术总监始终扮演着独一无二的角色。从创始人到艺术领航者,从运筹帷幄的幕后推动者,到舞台前沿的指挥艺术家,二十年来余隆从不同侧面带领北京国际音乐节走向了日臻成熟、完善的道路,开创了具有国际水准、中国特色的权威古典音乐艺术节在国内成功发展的范例。

二十年来,北京国际音乐节邀请了无数顶级名团和知名艺术家,并首演了众多优秀的歌剧、交响乐、室内乐、声乐和器乐作品。在一年一主题,一年一视角,独具匠心、立意不凡的主题策划之下,音乐节从大量引进和上演世界经典音乐到大量演出中国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再到自己委约当代中外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创作,始终坚持着将国际最高水准的演出和世界最新浪潮带到中国演出市场。

2018年,《音乐爱好者》杂志受到北京国际音乐节的邀请,前往北京观摩了第二十一届音乐节开幕后的几场演出,并采访了新任艺术总监邹爽女士。

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概念”

“中国概念”始终是北京国际音乐节舞台上永不褪色的重要主题。自创建以来,音乐节就一直秉承对中外经典作品守护与传承的理念,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2002年,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次提出“中国概念”,为享誉海内外的华人作曲家陈其钢、叶小纲举办了专场音乐会。随后,音乐节开国内歌剧演出风气之先,将在欧洲屡获好评的郭文景歌剧《狂人日记》《夜宴》《诗人李白》和温德清的《赌命》等搬上了中国舞台。2004年,音乐节第一次邀请国际知名乐团演释中国作品,由巴黎管弦乐团演奏了中国作曲家盛宗亮的《月笛》。2011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作曲家周龙创作的歌剧《白蛇传》荣获美国普利策音乐大奖,这也是国际上对音乐节“中国概念”的嘉奖和肯定。

音乐剧场《赵氏孤儿》剧照

2018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为“中国概念”注入了全新的内涵,将以往对中国作品和中国作曲家的关注,延伸至享誉海外的华人舞台艺术家的领域,将目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华人歌剧导演陈士争创作的两部作品搬上了音乐节的舞台。其中,根据传统同名京剧改编创作的新国剧《霸王别姬》在开幕式中盛大亮相,这也是音乐节历史上首次以一部中西合璧的戏剧作为开幕演出。该剧集多媒体、现代舞蹈与大型民乐表演形式于一体,打破了京剧原有的舞台模式,以一种新的语言对两千多年前的爱情故事进行再创造,并用独特的舞台表现手法将之呈现于观众面前。

陈士争导演的另一部作品——音乐剧场作品《赵氏孤儿》则以极具西方审美风格的舞台形式重述中国古典戏剧之美,以简约和象征主义的手法重构东方美学的神韵。剧中的主要角色全部由欧美演员扮演,西方演员用英语对白和中国表演风格来讲述中国故事。陈士争用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呈现新型的戏剧作品,创造出既非传统的中国戏曲、也非传统的西方歌剧,让古老的传统风格演化成现代的艺术语汇,每一个细节表达都折射出作品本身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作品都是陈士争为北京国际音乐节量身定制的新版,此次音乐节将两者作为“无问中西”的姊妹篇呈现,是希冀在“中国概念”的主题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挖掘中国传统剧目中所有的可能性,同时打破东西方审美的壁垒,突出作品“珠联璧合、中西比翼”的特色。

在余隆看来,“走向世界的中国声音”不仅仅是一句说辞,更重要的是把有分量的中国作品带到世界的舞台上,让世界通过中国作品更加理解中国的文化和人文理念。迄今为止,北京国际音乐节已经演出了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七部歌剧、四十余部交响乐和室内乐作品,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中国首演,甚至是世界首演。这无疑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概念”——它不是一种噱头,而是一种文化声音的传播,一种大国的文化自信。在余隆的积极倡导下,音乐节与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一批作曲家共同成长,相互扶持,彼此协助,带来的是中国作品在国际舞台上空前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解剖学研究》 网址: http://www.jpxyjzz.cn/qikandaodu/2021/0223/380.html



上一篇:导航内镜经鼻至颅颈交界区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
下一篇:跨界与融合王斐南与跨界乐团音乐会之聆听印象

解剖学研究投稿 | 解剖学研究编辑部| 解剖学研究版面费 | 解剖学研究论文发表 | 解剖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解剖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